央廣網寧波12月21日消息(記者 陳金蓮)2021年4月,浙江寧波從廣東佛山手里接過“接力棒”,與四川涼山正式開啟新一輪東西部協作。寧波慈溪與布拖結對幫扶以來,在產業、消費、勞務以及組團式幫扶等方面碩果累累,一個個產業在布拖落地生根,教師醫生接踵而至,民間幫扶力量頻頻涌現。據悉,三年來,慈溪共投入財政資金和民間資金超2.1億元,開展了近百個協作幫扶項目。
近日,記者從寧波出發,奔赴四川涼山布拖縣,感受慈溪布拖兩地攜手共譜新的“協作曲”。
崗位送到“家門口”
“嗒嗒嗒嗒嗒嗒……”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依撒社區慈布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的一個生產車間里,幾十名女工正在縫紉機前忙碌著。
“能在家附近上班我很高興!這樣我可以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家里的兩個孩子,一個月還能掙到2、3000元”社區居民阿什么熱力告訴記者。
生產車間(央廣網發 鄒焙靈供圖)
依撒社區位于布拖縣城,是四川省單體最大的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為了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有就業、逐步致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浙江駐涼山工作隊布拖分隊于2022年和2023年先后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1900萬元和2500萬元,在依撒社區修建慈布勞動密集型產業園區,總占地面積9328.52平方米,可為布拖縣依撒社區群眾提供兩百多個就業崗位。
阿什么熱力上班的地方是慈溪市周巷勝鑫鞋廠。據慈溪市掛職干部、布拖縣辦公室副主任馮佳介紹,該企業由浙江駐涼山工作隊布拖分隊引進,同時引進的還有另一家企業——寧波樹泓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這兩家企業完成了為期一年的試運營,運營狀況良好,并于5月27日簽訂了正式入駐園區協議。
據了解,慈溪市周巷勝鑫鞋廠以生產制作舞蹈鞋為主,面向依撒社區和全縣其他鄉鎮的婦女招工,報名后開展為期1個月的定崗式培訓,目前已有五十余名婦女在崗。
馬么俄扎的丈夫長期在外打工,她留在家里照顧孩子。她很快通過了培訓,并且繼續留在廠里干活。同樣留在家中照顧小孩和老人的依撒社區居民阿庫么子作說,“在這里上班,又能照顧家又能掙錢,非常好。”
“我們鞋子除了賣給國內市場,還遠銷到東南亞一些國家,目前訂單供不應求,工人來不及做。”該鞋廠負責人柯珍慧告訴記者,“目前經過培訓,來這里干活的居民們越來越熟練了。”
寧波樹泓商務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從事電商、直播業務等,面向依撒社區和全縣其他鄉鎮招收高中、中專以上學歷中青年。“我們是布拖第一家電商企業,這是從0到1的打造,我們有信心把電商基因植入布拖。”公司負責人謝小嬋說。目前,已有10余人上崗,公司目標提供崗位100余個。
據悉,第三家企業布拖縣五六民族服裝有限公司也已簽訂入駐意向協議。
布拖學子慈溪學成回鄉就業
同樣在該產業園,近日還出現了一些新面孔。拉黑爾聰等13名2022屆“都慈E+班”的布拖學子回到了家鄉就業。
“都慈E+班”開設于2021年9月,當時10名學子從大涼山來到慈溪,在寧波行知中等職業學校(以下簡稱“行知職校”)開啟了求學生活,慈溪與四川涼山州開展的東西部合作辦學也正式拉開帷幕。
為實現兩地教育優勢互補、教育共享,共同發展,行知職校根據彝族學生的特點及實際,從行為習慣養成、素質能力、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培養、學業規劃等方面,對高中三年進行合理規劃,并發動黨員干部教師、優秀的高三學生代表與每位彝族學生結對,開展“1+1+1”助學行動。同時實施現代學徒制,助力彝族學生完成學業,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布拖學子在慈溪學習期間,在電子商務課上進行楊梅帶貨實操(央廣網發 慈溪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行知職校和布拖縣東西部協作辦的幫助下,拉黑爾聰和他的同學們根據個人的能力、興趣、發展規劃等,分別入職了慈溪市周巷勝鑫鞋廠布拖廠區、布拖縣恒好德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拉達葡萄基地。
“雖然我現在還在實習階段,主要負責直播賬號的切片拍攝、剪輯工作,第一個月的工資有1500元呢!之后過了實習期,還會有很大的漲幅,我們也很滿意。” 拉黑爾聰在慈溪學習的就是電子商務課程,“我們現在電商方向的選擇有很多,我想邊工作邊積累,嘗試各個類型的工種,說不定以后還有機會能自己開個網店創業。”
同樣在恒好德電子商務服務有限公司,2021屆“都慈E+班”畢業生麻卡子鐵已經工作了一年。除了正常的工作外,他還有另一項特殊的任務——幫助新來的學弟學妹快速適應工作。
“在學校,我們學習了許多專業知識,但在實際工作中又會遇到課堂上無法接觸到的問題,我要做的就是引導學弟學妹們快速從校園環境切換到工作狀態之中。”越來越多的學弟學妹學成歸來,麻卡子鐵發自內心地為他們感到開心,“現在不比以前,布拖也有了4至5家電子商務相關的公司。從烏洋芋到黑綿羊,越來越多的布拖特產通過網絡銷往全國各地,我們也希望通過在‘都慈E+班’學到的知識,讓更多布拖的特色產品被全國各地的網友們認識并喜愛。”
學在慈溪,用在布拖。行知職校相關負責人表示,2021年慈溪與布拖結對幫扶以來,布拖產業在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也在持續調整,學校的課程重點也在不斷更新迭代。從農業到電商再到電力,近年來,行知職校圍繞布拖所需,從該縣實際工作缺口、弱項出發,培養了一系列專技型人才幫助布拖發展。截至目前,已有30余位布拖學子學成回到布拖,將自己在慈溪學到的知識用于家鄉的建設當中。
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
呂劍國從四川大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回到慈溪一個月了,但是他心里總惦記著布拖的孩子們,惦記著他們的科學實驗。
呂劍國是寧波首批高實驗師、滸山中學的退休教師。“實驗能激發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幫助孩子們提升學習的興趣。實驗教學,對于偏遠地區又恰恰是相對落后的,我想盡點綿薄之力,去幫助他們。”今年10月,他前往布拖中學開啟了幫扶之路。
呂劍國實驗教學輔導(央廣網發 鄒焙靈供圖)
支教的一個月時間里,呂劍國分秒必爭,經常晚上10點半還在教室準備第二天的實驗課程。“來一趟不容易,盡量抓緊點時間,多做點力所能及的事,希望老師們、學生們能有所收獲,就值了!”呂劍國整理學校實驗室器材種類、數量,精心準備實驗內容、過程,課程計劃、實施等,因地制宜制定教學計劃。
布拖中學的學生吉力么古洛告訴記者:“由于缺少老師,她們之前幾乎都沒有上過實驗課,呂老師來了以后,她們第一次接觸實驗課,就被深深吸引了。現在她們都很喜歡上實驗課。”
不僅教學生,還帶老師。來到學校后,呂劍國專門挑選了力學、電學重要基礎實驗,細心地為當地教師介紹每一個器材的原理以及存在的一些不足,并當場進行實驗驗證。“這樣一講,學生的疑惑就解決了。”“實驗對于我們的物理教學確實有幫助,一展示、一操作、一練習,效率就大大提升了,精彩!”呂劍國的實驗教學輔導讓老師們對實驗教學有了新的認識,也引來了大家的陣陣掌聲。同時,為了提高當地教師授課質量,呂老師又專門開了一堂示范教學課,從學生進實驗室的要求、實驗課堂的紀律、實驗操作的程序等一整套教學過程,讓老師們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認識。
“支教只能解燃眉之急,但教師隊伍的培養卻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布拖的教育水平。我們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慈溪掛職布拖中學校長潘啟超說,留下一支“帶不走”的教師隊伍,不僅僅是培養了一批又專又精的骨干教師,更重要的是由這支隊伍去傳承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能力,使得大山深處的教育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搭臺引企來 聚“椒”產業富鄉村
“布拖縣的氣候及海拔十分適宜種植早冬蔬菜,尤其是樂安鎮獨特土壤、水質可以讓當地辣椒較四川其他地區早收獲,這也是我們選擇來這里采購的原因。”今年入秋后,布拖縣樂安鎮瓦溝村現代農業基地的千畝辣椒豐收的消息吸引了成都等地的采購商慕名前來。
據介紹,樂安鎮高山辣椒種植項目是今年慈溪市東西部協作的重點項目之一,2024年度共投入1300萬元東西部援建資金。在慈溪市前方工作隊基礎上,該項目在樂安鎮火燈村建設了1100畝標準化生產的有機蔬菜示范園區, 埋石混凝土攔水堰、鋼筋混凝土調節池、鋼筋混凝土圓形地埋式蓄水池等基礎設施齊全。同時,該項目還組建了由氣象監測站、土壤監測站、智能病蟲害識別系統等組成的農業生產管理平臺,利用樂安鎮獨特的氣候環境和海拔優勢,通過“村部搭臺”,引入“企業唱戲”,發展有機蔬菜、助力鄉村振興。
“經過實地探訪及深入研究發現,瓦溝村的土壤、水質以及氣候條件,都十分適宜種植二荊條辣椒,”慈溪市前方工作隊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5月,他們成功引入北大荒集團四川墾豐種業有限公司落地布拖縣,在瓦溝村栽種1000多畝二荊條辣椒,目前產量已能達到3000斤,產量高的能達到5000斤,畝均產值高達3000元至5000元,對當地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當地村民采收辣椒(央廣網發 鄒焙靈供圖)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的具體實施地點在瓦溝村、火燈村兩個行政村,村民大多是老弱及婦孺。秉承“授人以漁”的幫扶原則,該項目的開展還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的問題。
“有了這個蔬菜園,我們可以就地務工,每天能有100多塊錢的收入,大家都很滿意。另外,我們也學到了許多先進的辣椒種植技術,以后自己也能種辣椒了!”在蔬菜園務工的村民迪洛莫日力說道。
村民采收的辣椒(央廣網發 鄒焙靈供圖)
截至目前,樂安鎮高山辣椒種植項目已為瓦溝村、火燈村100多名村民提供了工作,累計發放工資72萬元,真正幫助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在辣椒種植期間,還對務工村民進行育苗及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幫助他們掌握辣椒的高原種植技術。
北大荒集團四川墾豐種業有限公司以辣椒產業為主導,借助糧經套種、糧經輪作等形式,主動摸索高原糧經雙產模式,不斷提升畝產效益。
據悉,樂安鎮將構建“一村一特色、一村一產業”的種植結構布局,今后將積極推行農戶分包種植、統一回收、保底收購的模式,并通過政策引導,加大扶持,不斷豐富合作樣式,帶動更多村民致富增收。
布拖縣委常委、副縣長高露表示,“‘山有所呼、海有所應’,我們將在前一批幫扶干部打下的堅實基礎上,繼續當好兩地溝通交流的橋梁,優化營商環境、做好政策扶持、強化要素保障等多種方式,承上啟下,高質量推動東西部協作走深走實,攜手唱好慈布新的‘山海協作曲’。”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