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把浙江當成一個大景區來謀劃建設”,到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建設百個旅游風情小鎮,浙江打造“大景區”“大花園”的藍圖進一步走向縱深——萬村景區化。
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提到:“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積極培育旅游風情小鎮,推進萬村景區化建設……”7月17日,記者從省旅游局獲悉,浙江正式出臺全域旅游示范縣、A級景區村莊等創建標準,到2020年,浙江要讓一萬個村成為A級以上景區,其中一千個成為3A級景區。
為什么要讓量大面廣的村成為景區?萬村景區化要解決的又是浙江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中的哪些痛點?記者為此專訪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
全域旅游進入“村”時代
全域旅游之于浙江,是一條漫漫探索之路。
“2002年,西湖‘拆除圍墻’,免費向市民和游客開放。接下來的15年里,西湖成為享譽海內外的時時處處可旅游的共享之地,這可以說是浙江推進全域旅游的最初探索。”省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浙江陸續出現烏鎮、桐廬等點上的“旅游全域化”實踐后,在2014年的浙江旅游發展大會上,浙江提出要把全省當成一個大景區來謀劃打造,這契合了浙江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的努力。
江南水鄉烏鎮,曾經面臨“景區內像歐洲,景區外像非洲”的窘境,通過旅游環境綜合整治等措施讓“鎮區景區化、景區全域化”,去年烏鎮景區接待游客量達758.8萬人次,僅門票收入就達6.28億元。
相較于景點旅游,全域旅游是針對旅游需求側變化的一次供給改革,主動打破空間限制,為游客提供全過程、全時空的旅游體驗。但要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一時美”到“持續美”,光有景區的參與還遠遠不夠。
“浙江相繼推出全域旅游示范縣(市、區)創建,在全省范圍內打造百個旅游風情小鎮,這些都是全域旅游推進的深化與拓展。我們認為,打造全域旅游示范省,關鍵在縣(市、區)、落點在縣(市、區),只有各個縣(市、區)百花齊放,才能全省滿園春色,”該負責人說,“那么,縣(市、區)的基本支點又在哪里呢?在村,萬村景區化建設是全域旅游的基礎性工程。試想,如果萬村景區化實現了,那么這些縣(市、區)作為全域旅游目的地的要素也就具備了。當下,浙江的全域旅游探索已經進入了‘村’時代。”
破題“最后一公里”
近年來,安吉發展全域旅游,建設縣域大景區,成為全國美麗鄉村的樣本,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但就是這樣一個滿目綠水青山的地方,也難免有個別村莊存在環境不夠美、改造難度大、鄉村旅游消費層次不高的狀況。
萬村景區化將要破題的,正是如何打通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
“旅游要跟交通聯合,把著眼點放在通景公路、通村公路上,現在交通瓶頸基本解決了,游客到了村里,卻發現村里的風景和設施沒有跟上。”該負責人認為,這是因為全域旅游顛覆了以往旅游的觀念,在景點旅游時代,大家更多關注的是4A級、5A級景區,國家級、省級度假區等傳統意義上的景區,在全域旅游時代,旅游不一定是去景點,而是希望放眼望去都是景,所經之處都是旅游目的地。
數據顯示,近年來浙江在農村建設過程中治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新環境,實現了農村垃圾集中收集處理建制村全覆蓋,在8500個村開展了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試點;90%的村實現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浙江74%農戶的廁所污水、廚房污水和洗滌污水得到了治理。
“硬環境上,消除每一個細小點上的臟亂差;軟環境上,提升市場秩序、村民的友好度和公共服務主客共享度。村莊建筑物外觀美化、房前屋后庭院綠化等硬環境改變不難,難的是村民是否能發自內心地參與到全域旅游的建設中來。”該負責人表示。
打造多層次旅游目的地
去過長興縣水口鄉顧渚村的人都知道,這是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地方,2萬余張床位、2.2萬個餐位、自備24輛旅游大巴接送游客,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旅游服務體系。
浙江正在推進的萬村景區化,就是要把一個個村莊變成游客能旅游、愛旅游的目的地。
新出臺的A級景區村莊創建標準中,對旅游交通、環境衛生、基礎設施與服務、特色活動與項目、綜合管理、游客滿意程度調查評價都有明確的分值要求。
“從村到縣再到省,全域旅游圖景漸次鋪陳開來后,終極目標是全面建成‘詩畫浙江’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當然,其中不僅要萬村景區化來做基本支點,還需要旅游大項目的落地帶動、旅游市場秩序的持續規范、旅游公共服務的完善共享、旅游產品的豐富供給,引導各類旅游目的地彰顯特色、錯位發展。”該負責人說。 (浙江在線記者 李丹超)